今年43岁的陈勇是搞技术出身。早在20多年前,他研发出的“管道钻孔机”、“手动(电动)钻孔攻丝机”获得过国家实用新型专利。
2007年底,陈勇创办了集科研、生产、销售于一体的重庆科众机械有限公司。他带领一群技术骨干,先后研发出闸阀管鞍、管道抢修器、燃气管道封堵器等20余项专利产品,其中3项是发明专利,成果转化率达到100%。他也因此尝到了创新的甜头——专利转化成产品后,利润率很快就实现了翻番。
陈勇不仅懂技术、经营和管理,还有一副热心肠。作为土生土长的大足人,他跟当地不少企业老板都熟络,每当别人遇到技术难题,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忙。2011年,陈勇被市科委认定为市级科技特派员,利用所长为大足五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公益服务。
在大足,五金产业已有上千年历史,这也是当地的优势产业。但近年来,其设备老化、技术落后、规模偏小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。怎样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?2014年7月,大足启动了“三创一强”工作,即引导一批优质公司进行技术创新、管理创新、营销创新,切实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。“机器换人”是技术创新的重点任务之一。
但“机器换人”并不是特别容易。不少企业老板虽然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,却不晓得上哪儿去寻找对自己最合适的技术和设备。
这恰恰是陈勇的强项。长期在该行业摸爬滚打,他对业内的先进的技术一清二楚。为此,大足区科委聘请陈勇为技术经纪人,让他像中介一样,探索以市场化方式为公司可以提供技术服务。
走马上任之后,陈勇几乎天天都往企业跑,却坐了不少“冷板凳”。有的老板认为,他就跟那些普通的推销员一样,是来推销设备的;有的老板则担心设备更新换代后的实际效果,因而持观望态度。
2014年8月,在区政府的支持下,陈勇带着大足的6家企业前往湖北考察。这次湖北之行,对随行的重庆联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邹飞触动很大。在陈勇的牵线多万元,引进了一台冲床自动送料机。
与传统人工送料机相比,这台自动送料机有三大优势:一是减少了工序,原材料利用率提高了15%-20%,降低了成本;二是采用数控操作,过去一名工人只能为1台冲床送料,现在一名工人可同时操控2-3台冲床,效率大幅度提高;三是工人劳动强度降低,工伤事故也大为减少。粗略一算,使用自动送料机后,大概每年可节约人工工资10万余元,一年就能收回设备成本。
有了联海机械的示范作用,此后短短两个月里,先后有10余家企业购买了20多台同类冲床自动送料机。
重庆市润果五金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生产抹泥刀的企业,按照传统工艺,以前抹泥刀的刀和手柄之间需要人工铆接,效率很低。
陈勇为他们设计了新的技术方案:首先改进产品结构,用焊接代替铆接,将以前五六道工序缩减为一道工序,大幅度的提高了生产效率;其次引进激光焊接机代替普通焊接,逐步提升效率的同时,产品也实现了提档升级,平均售价提高20%以上。
陈勇还与北京一家公司合作,创办了重庆环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,为公司可以提供全方位的专利代理服务。截至目前,他已经帮企业申请了1000多项专利。
“作为技术经纪人,陈勇的作用相当大,他加快了大足区‘机器换人’的进程。”王大蓉说,在大足不少制造企业都有技术创新的愿望,但信息闭塞,对行业内的新技术、新工艺和新设备不了解是他们的“通病”。陈勇则发挥了桥梁作用——他已经为当地300多家公司可以提供了技术服务,为大足区制造企业引进冲床自动送料机、激光切割机、激光焊接机等自动化设备100余台(套)。
据王大蓉透露,现在大足区科委又聘请了5个技术经纪人,他们在不同专业领域开展技术服务,进一步助推大足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。
但王大蓉也坦言,从全国范围内看,目前技术经纪人发展普遍不理想,重庆也处于起步阶段,还在于缺乏一套行之有效、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作为支撑。就拿陈勇来说,除了知识产权代理业务是按照市场标准收取服务费以外,目前他基本上没有向企业收取其他技术服务费,更多的仍然是公益服务。而作为科技特派员,每年市、区给予他的差旅费及生活补助不到1万元。若不是他自己有企业,仅靠作为技术经纪人的收入很难支持他长期开展技术服务。
“大足是去年获批启动建设的我市首批创新驱动示范区之一。”市科委创新办相关负责人称,大足之所以入选,很大程度上与他们提出利用“机器换人”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以及利用技术经纪人探索区县高品质人才培养模式有关。
他认为,大足技术经纪人的做法在全市具有推广价值,希望该区能利用2-3年时间探索出一条路径,供其他区县参考借鉴。